close

哇…沒想到快兩個月沒上來這裡了呢…想著要發讀書會後感,才上來了!

最近公司的方向在轉型中,發現創業一個新公司真的不算簡單,

尤其在這個"非"台灣錢淹腳的時機裡,一定要在不賺錢的方向下,再找個新方向給自己走!

原本是在網拍賣一些生活雜貨及自產自銷的壁紋身,但因某原因下無法再繼續

現在將轉往貿易業,自行找歐美客人,做轉手買賣業,這兩個月都在找新客人當中!!

卻沒有新的進展,仍在努力中~~

FBI讀心術的書,部份資料post上來做個記錄

正確判讀肢體語言的十大準則:

準則一:不只是看,要「充分觀察」

準則二:背景環境是關鍵

準則三:先學會辯認普遍性的非言語行為

準則四:解讀特殊性的非言語行為

準則五:與人互動時,先確立對方的基準行為

準則六:注意多重暗示
準則七:突然改變的個人行為,要記住

準則八:何者真實、何者誤導,分清楚

準則九:判讀自在與不安,是破解的基本

準則十:觀察別人時,要不動聲色

 

 

 

誠實的腦緣系統:在我們對非言語溝通的研究中,腦緣系統就是行動的起源。為什麼?因為就是大腦的這個部份會對周遭環境做出反射性且立即性的反應,分秒不差且不假思索。因此,它所散發出的是對週遭資訊的真實反應。因為一力承擔我們的生存,所以腦緣系統從不休息,一直都處於「運作」狀態。

腦緣系統的三種立即反應:

靜止 ── 措手不及求術。腦緣系統的第一道防衛就在面臨掠食者或其他危險時,採用靜止反應。移動會引來注意;大部份的動物(大多數掠食者)會被任何動靜所吸引並做出反應,因此面臨危險時靜止不動是合理的。

逃跑反應 ── 把包包放膝上。這種選擇的目的,顯然是要逃避威脅或者最起碼能拉開與威脅之間的距離。指揮身體以遠離危險的求生機制。

奮戰 ── 眼神的侵略。在人類演化過程中,發展出化恐懼為憤怒、擊退攻擊者的策略。現代版的一種侵略行為就是爭論。

 

 

 

安撫動作洩漏真相:這些動作,通常在文獻中都稱為適應行為,是在經歷某些不愉快或非常令人作嘔的事情之後,用來讓我們平撫鎮靜的。為了設法恢復到「正常狀態」,大腦會徵得身體的協助,提供平靜撫慰(安撫)的行為。這些都是可以及時判讀的外顯訊號,我們能立刻從整個背景觀察並予以解讀。大腦要求身體做點刺激神經末梢的事,釋出大腦裡鎮靜用的腦內啡,這樣大腦才能夠獲得撫慰。

以安撫動作有效判讀別人的要訣:

1、在安撫動行為出現時要能判別。我已經告訴你所有重要的安撫動作了,你竭盡所能地去發覺這些肢體訊號,就會愈來愈容易在與他人互動時發現它們的蹤影。

2、搞懂對方的安撫基準行為。這樣你就會注意到這個人安撫行為的次數及強度是否增加,並據此反應。

3、當你看到一個人在做出安撫動作時,停下來問問自己:「什麼原因造成他這樣做?」你知道這個人對某件事感到不安,而你是個非言語情報的收集者,你要找出到底是什麼原因

4、要知道,安撫行為幾乎都發生在緊張事件後,用來鎮靜撫慰人的。因此我們可以建立一個通則:如果有個人做出安撫行為,那麼之前顯然發生過令人緊張的事件或刺激

5、能夠把安撫行為和導致行為的特定壓力因子關連在一起,你就能更加了解對方。

6、在某些情況下,你可以說或做點什麼事,觀察是否讓對方產生壓力(安撫行為的頻率增加了),以便更了解他的想法與意圖。

7、留意進行安撫的身體部位。這點很重要,因為壓力愈大,牽涉到愈多輕撫臉部或頸部的動作。

8、切記,壓力或不安的感覺愈強烈,後續出現安撫動作的可能性就愈高。

 

問題:

一、有無經驗,我們用自己的思維套用在別人的身上,而發生表錯情、猜測錯誤、誤解…等尷尬情形?

二、在現實生活中,談談我們遇到困難、挫折、危險、壓力時,如果採取下意識(潛意識)的行動?

三、是否有意識到或是注意到,自己的安撫動作是什麼呢?

四、當與情人、另一半、小孩、同事、朋友…談話中,已得知對方有件事不願告訴你真相(因安撫動作不斷),你會想採取的下一步是什麼?拆穿、迂迴再問、漠視

五、當不與喜歡的人約會,不小心腳交纏、碰觸,該如何不被發現抽身?反之,與喜歡的人,怎麼不經意地拉近彼此關係呢?

六、愈是做大事的人愈知謙虛之道,在你的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大人物呢?

七、此本書是以FBI探員為觀點舉的實例,在知道這些肢體動作後,是否覺得這些資訊可以運用在生活裡,該如何運用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溫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